夷风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半壶纱ylyynk.net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蒲园的纸被杨庞两家在襄阳宣扬开来,因有黄承彦与陈、张二人的故事,渐渐地在周边几个县也传播开了,
因产出的园子叫蒲园,不知道是不是庞德公柳廷等人传出去的,大家便都管这种纸叫蒲纸,且因为各种质地的不同,被襄阳名士们分成了九等。
黄家庄陆续又接到了许多人家来采购纸张,她都交给菖蒲负责。而她自己,最近正在折腾活字印刷。
穿越大礼包只有一份,里面的内容又太多,曾经吃过太多亏的黄月英急迫地想要搞搞备份。
如果一把火烧了、被水淹了,或者不小心丢了,她能后悔一辈子,虽然现在她看着这堆书无从下手。
她们家是没有铜和铁的,只好先搞木活字和泥活字,虽然木活字和泥活字的使用寿命可能不长。
为此她还专门指挥300个部曲在庄子边缘的地上新建了房屋,专做印刷部——把武装分子当成了建筑队使。幸运的是,只要吃好喝好,部曲们是不太计较到底干什么的。
而这天一直跟在黄月英身边的秋罗突然告诉她,新来采购蒲纸的周家,好像有一个铜铁矿。
黄月英惊讶地看向秋罗。
秋罗:“女郎此前说铜铁活字比现如今的木活字,泥活字好用,黄安便留意着那些持有矿藏的人家了······”
对啊,黄家没有,但是别的人家有啊。
黄月英惊喜地看着秋罗,黄安?他们可真机灵啊!
黄月英专门去见了周家的人。巧的是,因为此前和黄家没有太多的交情,担心不够郑重,周家此次,也是家主周彼亲自来黄家庄谈的生意。
周彼是个商人,家中世代行商。
在重农抑商的大环境下,大汉商人的地位非常奇特。
出于“一夫不耕,或受之饥;一女不织,或受之寒。”的古训,农为本,商为末的思想在汉初非常盛行。
且体现在了具体的政策上——和奴仆一样两倍的人头税,限制其日常生活用品的规格,更苛刻的兵役条款,不能入仕做官的规定,尤其孝武皇帝“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”之后。
但即便这样的思想根深蒂固,汉朝的统治者依旧没有完全否定商业活动对经济的积极影响,而对于商人采取了暧昧不清的态度。
汉代的卖官制度可以追溯到文景二帝,虽然当时官方买卖的还不过是一些不要紧的爵位,但政府对于商人花费大笔钱财,买入一份仅仅可以提高生活规格的爵位是乐见其成的。
后来汉武帝进行经济改革,将获利巨大的商业都收归国有,大大压缩了民间商人的经营空间,但他后来又给主动向国家捐赠家财的商人授官。
武帝授的官职已经不再是空有名誉而没有实权的爵位了,他还正式设立了卖官制度,商人们由此开始进入了官场。
虽然和读书人相比,商人做官的比例还是远逊于后者的,但总算使得这个群体看到了一丝机会。
这样一看,虽然桓、灵二帝卖官成风的做法一直被认为是二人执政昏庸的象征,但真要细论起来,这两个人人居然是“承袭先祖,有例可循”的。
周彼出自益州汉中,说起来到沔阳的距离说不定比到襄阳还近些。其祖父乃是屠户起家,耗费当时家中所有的钱财买下一个小官。
桓帝昏庸,卖官没有章法也没有信用,如果有人出价更高,今日给你的官说不定明日就又给了别人。于是周彼祖父不贪恋这一份小小的职权,只趁着这个机会上下走通,将一处铜矿的经营权给了自家。
其后果然没多久官职就丢了,但周家却依靠这个铜矿积攒万贯家财——铜可是可以铸钱的。
到周彼这一代,周彼从小读书识字,知礼守节,除了出身不能变,已是完完全全的读书人做派了。
也是因此,周彼才会对到黄家购纸一事极为热衷——隆冬腊月,也要压着过年的线前来走一趟。
商人,对于一些革新的技术总是要格外敏锐些。
尤其对他这样积攒三代,只渴望有一个机会改头换面的人。
尤其,他一直渴望的,不就是能不因出身所困,有机会到名师手下学习,看一看躺在名家书屋的累世典藏吗?
他从看到纸张的那一刻,就意识到纸的使用,对知识的扩散是一种多么惊人的颠覆。
他不能放过!
但他见到黄家主事的只是一个孩童的时候,不由生出一丝怀疑。
时下多出天才,年少时便声名远扬,不算出奇。
远有七岁项橐三难孔夫子,近有桑弘羊十三岁被孝武皇帝选为郎官。只是就如今来说,神童比比皆是,只要家中有一二族人在官场宦游,便可知其中有多大水分。
如今的神童,莫不出自大家豪族,不是其父身居高位,便是其祖故吏盈门,真要究其真才实学,怕不多是将家中长辈的一番经营落到孩童身上。
而一旦名声传扬出去,只要不行差踏错,焉知未来的“八俊”、“八顾”、“八及”、“八厨